長大后,我就變成了你!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,語文課上,老師布置的一篇文章,關(guān)于成長的主題,于是,便有了《長大后,我就變成了你》。那個時候的, 不曾知道,在將來的某一天,我也會走上講壇,傳道授業(yè)解惑,也未曾理解,未來是多遠?只是清晰的記得:三天后,要把這篇小文章,交給老師。是的,完成任務,是我在整個的受教育的生涯中,最為重要的,至于理想,小學、初中、高中和大學,理想都并沒有高度統(tǒng)一,這就像如今步入中年的生活一般,生活的理想便是理想的生活一般,可望而不可及也!

我來自80后,來自上個世紀,而你們,來自00后,來自本世紀。雖然我們有著似曾相識的關(guān)聯(lián),只不過那都是似曾相識而已!就像人生的本質(zhì)一樣,我們中的絕大多數(shù),都來自農(nóng)村一樣,只不過隨著社會的變遷,我們?nèi)肓顺?,上了大學,然后“農(nóng)轉(zhuǎn)非”了。但事實上,農(nóng)村依然是我們的根,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,十年寒窗,一朝中舉,對于我們中的絕大多數(shù)而言,是新生,亦是重生。我們寒窗苦讀十年,便是為了在這個七月里,光宗耀祖、金榜題名、為了魚躍龍門,為了我們今后的詩和遠方。是的,一開始的時候,我亦是如此的設想。
只是,很多時候,計劃趕不上變化。作為80后的一代太難了,讀小學時,大學不要錢;讀大學時,小學不要錢; 我們小學的時候,大學是要分配工作的;等我們大學了,說得是雙向擇業(yè),自主就業(yè);我們小學的時候,爸爸媽媽房子是單位分配的,等我們當爸媽的時候,房子是要貸款的,發(fā)現(xiàn)根本買不起房娶不到老婆; 我們小學的時候,大學是免費的,等我們大學的時候,小學是免費的。我們小學的時候,生弟弟妹妹是要罰款丟工作的,等我們長大了,叫你生你也不想生…
沒有進入股市的時候,傻子都在賺錢;興沖沖闖進去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成了傻子;我們想再生一個,你說要計劃生育;我們生不動了,你說要放開二胎;我們快退休了,你說要延遲退休。面對生活上有老下有小,生病也堅持上班。80后現(xiàn)在基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。為了撐起一個家的你有時候哪怕自己生病了,也堅持帶病上班。認為自己還行,還可以繼續(xù)奮斗。人活在世界上,就會遇到許多的無奈。國家對80后始終如一,從沒有換一批人坑,認準了80后。為什么我要把80后寫的如此的透徹了,就是希望我們的00后,準備來說是05后的準大學新生們:有時候,計劃趕不上變化,我們需要的不是埋怨,而是不斷地去適應這個社會,不然,受傷的總會是我們自己。
我羨慕你們05后,如果時光能倒回,我不想長大。因為長大了,就要遠行了,因為長大了,就要自己扛了。而不是找父母,更不是怨天尤人。很多時候,我為什么要特意去說我們中的絕大多數(shù)是一樣的呢?因為我們中的絕大多數(shù)都來自底層,沒有背景,只有背影。凡是別人能輕而易舉的事情,我們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,甚至不可能辦到。這就像我經(jīng)常所說的: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,而我們努力一輩子,也不可能抵達。人一定要有這個認知,認知的大小,有時候,決定著我們的興衰榮辱,決定著我們的成功與失敗。我知道,你們年輕,年輕有時候是好事,但并不絕對,因為年輕,帶給我們的沖動和不安,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教訓最為慘痛的,沒有之一!所以, 我想對你們說的是:不要因為年輕,而沖動,也不要因為年輕,而被動,更不要因為年輕,而不動。三個“動”字,我想,你們是能理解的,因為我是過來人!
對于你們00后,05后一代,我多少是有些了解的,或許說,對于你們的性格、教育、家庭、認知多少有些研究的。據(jù)我了解,你們自我意識強、依賴性強,但獨立性差、熱愛網(wǎng)絡、但容易沉迷、追求新穎和多元化、心理承受能力較差、容易受挫等等,不一而論,但正是因為這些標簽,才使得你們對制度、對體制有更內(nèi)在的體認。呈現(xiàn)出00后務實的一面、如果從長時段來看,00后是第一代擺脫“20世紀文化情結(jié)”的一代人。你們被稱為“Z時代”的人。而60后出生的人為X世代,80后出生的人為Y世代。
2013年郭敬明的電影《小時代》準確地描述了一種時代的感覺,就是相比于20世紀從五四時期到80年代的“大時代”,90年代以來的經(jīng)濟市場化是一種“宏大敘事”失效的、冷戰(zhàn)終結(jié)的“小時代”?!?strong>大時代”的特點是個體有參與到歷史和時代變革的主體感,如80年代籠罩在一種理想主義的氛圍里,人們關(guān)心“大事”、認為個體能與時代“同呼吸,共命運”、能推動歷史發(fā)展。
而“小時代”的特點是有些人出現(xiàn)政治冷漠癥,回歸到個人化的小確幸、小確喪中,如90年代有點像80年代的反面,去政治化、去理想主義化成為一些人追求的目標,他們執(zhí)著于追求個人夢、財富夢。
如果我沒有判斷錯誤的話,00后的你們,就應該是這個樣子的。但是我想說的是,80后的我們,也曾被貼上了各種標簽,而我們并沒有因為這些標簽,而使得我們有更進一步的墜落,或者是價值觀有所缺位。相反,在歷次的各種重大事件中,80后體現(xiàn)了擔當,務實和敢于挑戰(zhàn)的時代特點。這也正是我想告訴你們的是:在遇到困難的時候,要敢于擔當,要務實,要敢于去挑戰(zhàn)!而不是退縮、不是妥協(xié)和喪失信念。不經(jīng)一事,怎長一智呢?從哪里跌倒,就從哪里站起來,而不是從哪里開始躺平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在于:是否敢于站起來,敢于亮劍,敢于不斷否定自己,更敢于不斷肯定自己。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初心。雖然我們沒有生長在同一個“小時代”中,但我們同成長于一個“大時代”里。時代是最好的主題,你們既是時代的出題人,也是時代的閱卷人。自己過的好不好,那是小我,人民過的好不好,那是大我。把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去,我想,再過幾十年回過頭來看看,想必,除了感慨,更多的是驕傲吧,是慶幸吧,是自豪吧。人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里,有著不同的驕傲、不同的慶幸,不同的自豪。但是,能夠在時代的洪流中,抓住了機會的人,既是時代的選擇,也是時代的需要,你們要永遠記住: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時代的產(chǎn)物,我們的人生觀、價值觀和世界觀,一定要符合時代的選擇,時代的需要!因為時勢造英雄嘛!
這是一個群魔亂舞的時代,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。我們很容易受大環(huán)境的影響,成為一個“精致的利已主義者”。什么是“精致的利已主義者”,我翻閱了一下百度:精致的利己主義者,是指經(jīng)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“利己主義者”。精致的意思與粗糙相對,指的是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追求,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質(zhì)價值,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。利己主義者顧名思義,就是一切活動都以利己主義為核心的人。 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曾說過這樣一段令人深思的話,他說:“我們的一些大學,包括北京大學,正在培養(yǎng)一些‘精致的利己主義者’,他們高智商,世俗,老道,善于表演,懂得配合,更善于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。我希望,你們,不要成為這樣的人,要成為接地氣的人,成為一個務實的人,成為一個有責任、有擔當?shù)娜耍?/strong>
還有半個月或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,你們即將背著行囊,帶著理想,從一個終點走向一個起點。我想四年之后,你們還會是這樣,背著行囊,帶著理想,從大學走向更為廣闊的地方,因為,你們是屬于父母的,也是屬于學校的,但最終你們是屬于世界的。好好珍惜時間,用四年的時間,去塑造和雕琢自己,不斷的提高自己,去適應這個社會,去改變這個社會,去成就更好的自己。曾經(jīng)你們聽過印象最深的一段話可能是: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也變成了路。但是今天我想告訴你們的是:地上不僅有了路,而且有了更好的路,但你們需要做的只是,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,不后悔,也不比較,適合自己的路,才是最好的。而不是你認為的那條路,但不適合自己的。
最后作為80后的我,想送給你們的一段話是:大學之路,道阻且長,行則將至。愿你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,智慧的火花中閃耀。保持熱愛,奔赴山海,未來可期。
雷桂平:男,筆名雷一鳴,同濟大學畢業(yè),中共黨員、大學教師、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、東莞市江西商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會長、東莞市“科技東莞”評審專家、東莞市青年產(chǎn)業(yè)工人作家協(xié)會副秘書長、中國大學生在線專欄作家。自由撰稿人、唯正教育簽約作家,出版、參編著作7部,核心論文二篇、累計文字達200萬字。
發(fā)布者:雷一鳴,轉(zhuǎn)轉(zhuǎn)請注明出處:http://m.smiles1314.com/1224/12728/